上海儀川雷達料位計是一種基于時間行程原理或電磁波反射原理的測量儀表,是利用雷達波(一種特殊形式的電磁波)的特殊性能來進行料位檢測。電磁波的物理特性與可見光相似,傳播速度相當于光速,其頻率為300MHz~3000GHz。雷達波可以穿透空間蒸汽、粉塵等干擾源,遇到障礙物易于被反射,被測介質導電性越好或介電常數越大,回波信號的反射效果越好。
雷達料位計發射高頻脈沖并沿纜繩(或空氣)傳播,當脈沖遇到物料表面時反射回來被儀表內的接收器接收,并將距離信號轉化為物位信號。發射-反射-接收是雷達式料位計工作的基本原理。雷達傳感器的天線以波束的形式發射雷達信號,反射回來的信號仍由天線接收,雷達脈沖信號從發射到接收的運行時間與傳感器到介質表面的距離以及物位成比例。
上海儀川雷達料位計的日常保養需圍繞清潔維護、結構檢查、參數校準、環境管理、電氣安全五大核心展開,具體操作及注意事項如下:
一、清潔維護:保障信號傳輸
天線清潔
操作:用軟布或無塵紙擦拭天線表面,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潔劑;頑固污漬(如化工殘留)可用酒精輕擦。
頻率:粉塵或潮濕環境每1個月清潔1次,普通環境每3個月1次。
特殊場景:
結晶/冷凝環境:定期用蒸汽吹掃天線,或加裝伴熱裝置(保持溫度高于介質結晶點10-20℃)。
高粉塵環境:增加天線防護罩(如聚四氟乙烯材質),或設置自動吹掃系統(壓縮空氣定時吹掃)。
外殼與密封檢查
查看外殼是否有裂紋、變形或腐蝕,重點檢查接線口、密封件是否完好,防止雨水或粉塵滲入。
發現密封問題(如密封圈老化)需及時更換,避免內部電子元件受潮損壞。
二、結構檢查:確保連接穩定
天線與主體連接
檢查天線與設備主體的連接螺絲是否松動,用專用工具按規定扭矩擰緊,避免接觸不良導致信號異常。
安裝位置驗證
確認天線前方無障礙物(如攪拌器、管道支架、物料堆積),避免雷達波被遮擋或反射干擾。
對于罐內安裝的雷達料位計,需檢查探頭是否偏離罐中心,或與罐壁、內構件的距離是否符合規范(通常建議距離罐壁≥300mm)。
三、參數校準:維持測量精度
參數匹配性檢查
定期檢查設備參數設置(如量程、介質介電常數、盲區閾值等)是否與實際工況一致。
示例:若介質介電常數從2.5變為4.0,未更新參數會導致物位計算錯誤。
信號強度監測
通過設備操作界面或配套軟件查看回波信號強度(如“回波曲線”“信噪比”),正常信號應穩定且≥20dB。
信號減弱處理:可能是天線污染、介質表面波動過大或設備安裝位置受干擾,需針對性排查。
定期校準
按固定周期(如每季度或半年)進行零點校準、滿度校準復查,及時修正因設備老化、環境變化導致的測量偏差。
可使用標準件或對比其他液位計進行校準,確保測量誤差≤±0.5%FS。
四、環境管理:適應復雜工況
溫濕度控制
確保設備工作環境的溫度、壓力在額定范圍內(如常規雷達料位計耐溫-40℃~150℃,高壓型可至10MPa)。
超溫處理:若介質溫度過高,需檢查散熱裝置(如吹掃風、水冷套)是否正常工作。
防電磁干擾
檢查設備接地是否良好(接地電阻≤4Ω),信號線是否使用屏蔽電纜并單獨穿管敷設。
遠離強電磁干擾源(如變頻器、電機),避免信號傳輸中斷或誤差增大。
防振動措施
在強振動環境(如壓縮機附近)中,需加固設備安裝支架,避免天線因振動移位。
五、電氣安全:規范操作流程
電源管理
避免頻繁開關電源,閃電或頻繁操作可能導致燒壞電源卡。
儀表開啟后需緩沖啟動(約30-60分鐘),切勿急于調試。
接線與防雷
現場接線盒需按安裝說明書嚴格安裝,做好防水措施。
在雷擊頻發區域,建議加裝專用防雷裝置,保障設備安全。
防爆場合維護
維護前需確認設備已斷電,并符合防爆要求(如使用防爆工具),避免引發安全事故。
六、故障處理與記錄
常見故障應對
測量值跳變:清潔天線并觀察介質表面波動是否緩解。
無測量值:檢查電源、接線是否松動,若硬件無問題,可能是軟件參數錯誤,需重新導入配置。
液位指示不準:使用組態軟件更改數據,并記錄修改前后的參數值,便于恢復和追溯。
維護臺賬建立
記錄每次清潔、校準的時間,以及信號強度、測量值與實際物位的偏差,為設備壽命評估和故障分析提供依據。